1. 首页 > 栏目三

“脑为元神之府”的论断是我国著名医学家提出的 脑为元神之府心为元神之舍

作者:admin 更新时间:2024-10-22
摘要:1.脑主司感觉运动有赖于2.血之府 髓之府 肾之府 胸之府 精明之府 元神之府 筋之府各什么位置3.素问脉要精微论精明之府是指4.海论人体中四海出自哪里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神庭穴的别名 5 出处 6 穴名解 7 特异性 8 所属部位 9 神庭穴的定位 10 神庭穴的取法 11 神庭穴穴位解" />

 

1.脑主司感觉运动有赖于

2.血之府 髓之府 肾之府 胸之府 精明之府 元神之府 筋之府各啥子位置

3.素问脉要精微论精明之府是指

4.海论人体中四海出自何处

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神庭穴的别名 5 出处 6 穴名解 7 特异性 8 所属部位 9 神庭穴的定位 10 神庭穴的取法 11 神庭穴穴位解剖 11.1 层次解剖 11.2 穴区神经、血管 12 神庭穴的功效和影响 13 神庭穴主治病证 14 刺灸法 14.1 刺法 14.2 灸法 15 神庭穴的配伍 16 特效 *** 17 文献简介 18 神庭穴研究进展 18.1 对中风患者微循环及痛阈的影响 19 参考资料 附: 1 古籍中的神庭 1 拼音

shén tíng

2 英文参考

Shéntíng GV24 [中国针灸学词典]

shéntíng [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.中医药学名词(2004)]

GV24 [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.中医药学名词(2004)]

DU24 [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.中医药学名词(2004)]

3 概述 穴位 神庭 汉语拼音 Shenting 罗马拼音 Shenting 美国英译名 God's Courtyard 各

号 中国 GV24 日本 24 法

国 莫兰特氏 VG23 富耶氏 德国 LG23 英国 Gv24 美国 Go24

神庭为经穴名(Shéntíng GV24,DU24)[1]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别名发际(《本事方》),天庭(《针灸杂志》),督脉(《备急千金要方》)。属督脉[1]。神庭是足太阳膀胱经、足阳明胃经、督脉的交会穴[1][2]。神即神明,庭即前庭,“脑为元神之府”,神在此指脑,此穴在前额部,如脑室之前庭,故名神庭[1]。神庭穴主要用于头面五官及神志等疾患:如头痛,耳源性眩晕,目赤肿痛,急性结膜炎,泪囊炎,鼻渊,鼻衄,惊悸,失眠,癫痫,灵魂分裂症,高血压,疟疾,眩晕,耳聋,迎风流泪,目翳,癫狂,痫证,中风,喘渴,烦满,角弓反张,心腹胀满,头晕目眩,鼻鼽,流泪,雀目,吐舌,结膜炎,鼻炎,神经官能症,记忆力减退,灵魂分裂症等。

4 神庭穴的别名

发际(《本事方》),天庭(《针灸杂志》),督脉(《备急千金要方》)。

5 出处

《针灸甲乙经》:神庭,在发际,直鼻,督脉、足太阳、足阳明之会。

6 穴名解

神即神明,庭即前庭,“脑为元神之府”,神在此指脑,此穴在前额部,如脑室之前庭,故名神庭[1]。

神,指脑之元神。庭,宫庭,庭堂。本穴居头颅之上,脑在其中,而脑为元神之府,为人的灵魂智能生发之处,故名之。意为此乃脑神所居之高贵处也。道经中有三丹田之说。《中黄经》以脑宫为上丹田,心宫为中丹田,腹胃为下丹田,也称上中下三庭。《黄庭中景经》注:“面有神庭。”《黄庭内景经》注:“神处其中则灵,灵则应,应则保身。”故神庭者脑神之宅,保身之堂也。此穴在前发际正中直上5分处,正当脑海前庭,为神居之所,神识所在,且居面之上部。《续博物志》云:“面者,神之庭也。”《淮南子》云:“神者,智之渊也。”主治烦闷恍惚,癫疾风痫诸疾,《铜人腧穴针灸图经》有:“治癫疾风痫……悸惊不安寐。”因名神庭。[3]

7 特异性

神庭是足太阳膀胱经、足阳明胃经、督脉的交会穴[1][2]。

8 所属部位

前头[4]

9 神庭穴的定位

标准定位:神庭穴在头部,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.5寸[5]。

神庭穴位于头部,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.5寸处。正坐仰靠取穴[1]。

神庭穴位于头正中线,入前发际0.5寸(《外台秘要》)[2]。一说:“在发际,直鼻”(《针灸甲乙经》)。

神庭穴在督脉的位置

神庭穴在前头部的位置

神庭穴在前头部的位置

神庭穴在前头部的位置

神庭穴在前头部的位置

10 神庭穴的取法

正坐或仰靠,在头部中线入前发际0.5寸处取穴。

神庭穴位于头部,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.5寸处。正坐仰靠取穴[1]。

正坐或仰靠位,于前发际中点直上0.5寸处取穴;若无前发际时,可先取百会,给前4.5寸取穴[6]。

快速取穴:正坐,从前发际正中直上1横指,拇指指甲中点处即是神庭穴[7]。

11 神庭穴穴位解剖

神庭穴下为皮肤、皮下组织、左、右枕额肌额腹之间、腱膜下疏松组织。布有额神经的滑车上神经和额动、静脉的分支或属支。

11.1 层次解剖

皮肤→皮下组织→左、右枕额肌额腹之间→腱膜下疏松组织[1]。

皮肤→皮下组织→枕额肌额腹[8]。

11.2 穴区神经、血管

浅层有滑车上神经分布;深层有面神经颞支和眶上动脉分布[8]。

布有额神经分支和额动、静脉分支[2]。

12 神庭穴的功效和影响

神庭穴具有宁神醒脑、降逆平喘的功效。

神庭穴有清头明目、宁心安神影响[1]。

神庭穴系督脉、胃经和膀胱经之会穴,有清头宁神之功,主治癫狂风痫,惊悸不安[3]。

13 神庭穴主治病证

神庭穴主要用于头面五官及神志等疾患:如头痛,耳源性眩晕,目赤肿痛,急性结膜炎,泪囊炎,鼻渊,鼻衄,惊悸,失眠,癫痫,灵魂分裂症,高血压,疟疾,眩晕,耳聋,迎风流泪,目翳,癫狂,痫证,中风,喘渴,烦满,角弓反张,心腹胀满,头晕目眩,鼻鼽,流泪,雀目,吐舌,结膜炎,鼻炎,神经官能症,记忆力减退,灵魂分裂症等。

神庭穴主要用于头面五官及神志等疾患:如头痛、耳源性眩晕、目赤肿痛、急性结膜炎、泪囊炎、鼻渊、鼻衄、惊悸、失眠、癫痫、灵魂分裂症及高血压、疟疾等[1]。

神庭穴主治头痛,眩晕,惊悸,失眠,鼻渊,癫痫等[2]。

神庭穴主治头痛,眩晕,鼻渊,鼻衄,耳聋,目赤肿痛,迎风流泪,目翳;癫狂,痫证,失眠;中风,喘渴烦满,角弓反张,心腹胀满[6]。

神庭穴主治头痛、眩晕、失眠、鼻渊、癫痫[9]。

头晕目眩,鼻渊,鼻鼽,流泪,目赤肿痛,目翳,雀目,吐舌,角弓反张,癫狂,痫症,惊悸,失眠,泪囊炎,结膜炎,鼻炎,神经官能症,记忆力减退,灵魂分裂症。

14 刺灸法 14.1 刺法

一般沿皮刺0.3~0.5寸[1]。

平刺0.3~0.5寸,局部酸胀[6]。

沿皮刺0.5~0.8寸[2]。

平刺0.5~0.8寸[10]

14.2 灸法

可灸[1][6][10]。

艾条灸5~10分钟[2]。

15 神庭穴的配伍

神庭穴配列缺治头痛[1]。

神庭穴配上星、睛明、前顶、太阳治目赤肿痛[1]。

神庭穴配三阴交、神门治失眠[1]。

神庭配上星、肝俞、肾俞、百会,有补益肝肾,滋阴明目的影响,主治雀目,目翳。

神庭配攒竹、迎香、风门、合谷、至阴、通谷,有宣肺利窍,疏风清热的影响,主治鼻鼽清涕出。

神庭配兑端、承浆、有醒脑开窍,调阴和阳的影响,主治癫疾呕沫。

神庭配上星、睛明、前顶、太阳,治头痛目疾[6]。

神庭配印堂、神门、内关、三阴交,治失眠[6]。

神庭配本神、百会、后顶、玉枕、天冲、大杼、曲骨、尺泽,治癫疾[6]。

神庭配风池、合谷、太冲,治小儿惊风[6]。

神庭配攒竹、迎香、风门、合谷、至阴、足通谷,治鼻鼽、清涕出[6]。

16 特效 ***

用中指指尖掐按神庭穴,每次3~5分钟,可缓解和调理由重感冒或晕车、晕船引起的头昏、呕吐等症状[7]。

17 文献简介

《针灸甲乙经》:督脉、足太阳、阳明之会。

《针灸甲乙经》:头脑中寒,鼻衄,目泣出,神庭主之。痎疟,神庭、百会主之。寒热头痛,喘喝,目不能视,神庭主之。风眩,善呕,烦满,神庭主之。癫疾呕沫,神庭及兑端、承浆主之。

《铜人腧穴针灸图经》:治癫疾风痫,戴目上不识人,头风目眩,鼻出清涕不止,目泪出,惊悸不得安寝。

《针灸大成》:主登高而歌,弃衣而走,角弓反张,吐舌,癫疾,风痫,目上视不识人,头风目眩,鼻出清涕不止,目泪出,惊悸不得安寝,呕吐烦满,寒热头痛,喘渴。

《普济方》:歧伯曰:凡欲疗风,勿令灸多,缘风性轻,多则伤,宜灸七壮至二十壮;禁针,针即发狂。

《类经图翼》:灸三壮,禁刺,刺之令人癫狂目失明。

18 神庭穴研究进展 18.1 对中风患者微循环及痛阈的影响

脑主司感觉运动有赖于

脑作为人体最精细的仪器,藏在大家的头部,却处在大家人体顶尖的部位,被称为“元神之府”,是精髓和神明高度汇集的地方,甚至在一些导引术上,被称为昆仑、天谷,大家都了解,大脑的影响格外重要,身为人体最为重要的器官其中一个,掌控着大家的灵魂觉悟,主宰生活规律的一切活动主题,然而它的功能比你想象中更加的强大。

在中医学里,脑被称为髓海,脑是大家体内精髓汇集而成的,跟大家全身的精微物质有关,因此《黄帝内经》中说,大家全身的精髓,都归属于脑。脑作为人体的奇恒之腑其中一个,似脏非脏,似腑非腑,储藏着人体的阴精。

头是大家体内全部阳气汇集的地方,作为大家一身的“主宰”,也是清窍所在的地方,人体内的经脉气血都会汇集在头部,因此说头是“诸阳之会”。脑作为人身体的大主,全部的经脉脏腑,都听从它的指令,大家平时的感觉运动,记忆姿势的积累,以及对外界事物的应对反应,都受到大脑的“掌控”。

1.主宰生活活动主题

脑可以主宰生活的活动主题,作为生活的枢纽机器,主宰着大家生活的一切运动。在中医上认为,元神的控制受到大脑的掌控,元神藏在大家的大脑之中,其实主要是由于,水谷津液化生为精,精髓化成脑髓,脑髓化生成大家所说的元神。元神完好存在,则大家的生活活动主题不受到影响,元神不存在,人就会受到影响,甚至死亡。因此李时珍说,脑作为元神之府,不可以受到损伤,如果大脑受损,大家的生活活动主题也会受到威胁。

2.主灵魂觉悟

脑掌控灵魂觉悟活动主题,人的灵魂觉悟,包括思考的转变和情志活动主题等,对外的事物做出客观的反应。中医认为,心是思考活动主题的主要器官,然而也认识到,大家对记忆的认识不只是在心脏,而更多的是在大家的头脑,因此说,脑中藏有元神,心脏含有识神。正如近代中医第一人张锡纯所说,“元神者,藏于脑,无思无虑。识神者,发于心,有思有虑。”

脑“为一身之宗,百神之会”,具有灵魂、觉悟、思考等功能。脑主灵魂活动主题正常,则大家的灵魂饱满,思考灵敏,记忆力强,语言清晰,否则,就是灵魂觉悟出现了难题。

3.主感觉运动

大家的眼鼻口耳都在头面,因此大家的视觉、听觉、语言,都和大脑存在重要的联系。脑为元神之府,统领大家的四肢,和肢体的运动紧密相关,脑髓充盛,则大家的肢体轻健有力,否则功能异常,无论是虚实,都会表现出听觉的障碍、看物品不清楚、感觉异样、运动失常等。

这篇文章小编将由“金兰中医学社”新媒体独家出品,来源于网络。作者周浅,未经授权,请勿转载、复制

血之府 髓之府 肾之府 胸之府 精明之府 元神之府 筋之府各啥子位置

脑主司感觉运动有赖于脑髓的给养。这是由于人的感官位于头部,和脑相通,依赖脑髓的充养才能发挥感觉运动功能。

1.脑为髓海,主宰生活活动主题

脑为髓汇聚之处,脑髓的功能对维持人体的生活活动主题有极其重要的影响。“脑为元神之府”(《本草纲目》),是生活的枢机,主宰人体的生活活动主题。

2.脑主司感觉运动

《灵枢·口问》说:“上气不足,脑为之不满,耳为之苦鸣,头为之苦倾,目为之眩。”脑为髓之海,脊髓通过督脉等和脑相通,脑髓和脊髓对肢体的运动有着重要的影响。如脑髓或脊髓受到损伤,可致肢体运动失常,如偏瘫、截瘫甚至全身瘫痪。

3.脑主司灵魂觉悟

脑为髓海,主思考觉悟和记忆,脑主灵魂活动主题的机能正常,则灵魂饱满,觉悟清楚,思考灵敏,记忆力强,语言清晰,情志正常,否则,便出现觉悟思考及情志方面的异常。

素问脉要精微论精明之府是指

脉为血之府 骨为髓之府 腰为肾之府 背者,胸中之府也。 头为精明之府 脑为元神之府 膝为筋之府 胆为清净之府。

腑,古称府,有库府的意思。六腑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纳、腐熟水谷,泌别清浊,传化精华,将糟粕排出体外,而不使之存留。因此六腑以和降通畅为顺。中医里有的六腑:胃、大肠、小肠、膀胱、心包络、三焦。六腑的生理功能具体为:饮食物入胃,经胃的腐熟,下移小肠,进一步消化,并泌别清浊,吸收其中的精微物质,大肠接受小肠中的食物残渣,吸收其中的水分,其余的糟粕经燥化和传导影响,排出体外,成为粪便。在饮食物消化、吸收经过中,胆排泄胆汁入小肠,以助消化。三焦不然而传化的通道,更重要的是主持诸气,推动了传化功能的正常进行。六腑在生理功能上密切配合,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、吸收、转输和排泄。在病理变化上相互影响,一腑有病,可影响他腑而致病。如胃有实热,消灼津液,可使大便燥结,大肠传导不利。大肠传导不利可影响胃的受纳,引起纳食不佳,腹胀等。

还有奇恒之腑:脑、髓、骨、脉、胆、女子胞。奇恒,异于平常之谓。脑、髓、骨脉、胆、女子胞,都是贮藏阴精的器官,似脏非脏,似腑非腑,故称“奇恒之腑”。

还有你提到的这句话出自内经《素问·脉要精微论》:“夫五脏者身之强也。头者精明之府,头倾视深灵魂将夺矣。背者胸中之府,背曲肩随,府将坏矣。腰者肾之府,转摇不能,肾将惫矣。膝者筋之府,屈伸不能,行则偻附,筋将惫矣。骨者髓之府,不能久立,行则振掉,骨将惫矣。得强则生,失强则死。”

海论人体中四海出自何处

素问脉要精微论精明之府是指头部。切脉动静而视精明,察五色,观五脏有余不足,六腑强弱,形之盛,其中尤以人的眼睛和头其外观的神态及光华,最能反映脏腑的机能状况,故名“精明之府”。五脏六腑的精气(或精华)皆上会於头面部,最能反映脏腑的机能状况,故名(见《素问·脉要精微论》)。头部的说明头部由颅和面部两部分组成,颅内包含脑。脉为血之府骨为髓之府腰为肾之府背者,胸中之府也。头为精明之府脑为元神之府膝为筋之府胆为清净之府。

海论人体中四海出自髓海、血海、气海、水谷之海。

1、四海主持全身的气血、津液,其中脑部髓海为元神之府,是神气的本源,脏腑经络活动主题的主宰。

2、胸部为气海,宗气所聚之处,贯心脉而行呼吸;胃为水谷之海,是营气、卫气的化源之地,即气血化生之外,冲脉为十二经之海,起于胞宫,伴足少阴经上行,为十二经之根本,三焦原气之所出,乃人体生活活动主题的原动力,又称血海。

3、四海学说进一步明确了经气的组成和来源,四海病变,主要分为有余、不足两大类,临床上可据此辨证施治。

4、经络和全身各部的联系是复杂的,经气的运行也是多样的,除了前面所说明的内容之外,还有标本、根结、气街、四海等学说。

人体四海解释:

1、脑为髓之海,其输上在于其盖,下在风府。脑是髓海,它的气血输注穴上在脑盖骨顶中央的百会穴,下在风府穴。

2、膻中者,为气之海,其输上在于柱骨之上下,前在于人迎;膻中是气海,它的气血输注穴上在颈椎上下的哑门穴和大椎穴,前在人迎穴。

3、冲脉者,为十二经之海,其输上在于大杼,下出于巨虚之上下廉;冲脉是十二经之海,即血海,它气血的输注穴上在大杼穴,下在上下巨虚穴。

4、胃者,水谷之海也,其输上在气冲,下至三里;胃是水谷之海,水谷是五脏六腑所需营养物质的根本来源。它气血的输注穴上在气冲穴,下在足三里穴。